经脉和络脉合为一体分布于全身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9-11-13 16:43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经脉、络脉合称为“经络”。经有路径、途径之义,纵行人体上下,沟通脏腑表里,是经络系统的主干(《说文解字》“经,通道”);络有联络、网络之义,横行经脉之间,交错分布在全身各处,是经络系统的分支(《说文解字》“络,连结”)。《灵枢·海论》说:“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揭示了经络与人体的有机联系。

浅谈经脉与络脉之异同
 
 
 
 

《灵枢·本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概括了经络的功能作用。经络是沟通内外、联系上下、运行气血、输布营养、协同完成脏腑功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通道。对于有机体来说,经络既是躯体各部的联络系统,运行气血的循环系统,主束骨而利关节的运动系统,又是疾病传变的反应系统,抗御外邪的防卫系统,调节阴阳平衡的调整系统。经脉和络脉合为一体分布于全身,二者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不可分割;又有明显的区别,各有特点。

浅谈经脉与络脉之异同
 
 
 
 

(一)经深络浅

《灵枢·经脉》说:“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脉之见者,皆络脉也。”“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类经》注云:“脉有经络,经在内,络在外……经脉深而直行,故手足十二经脉,皆伏行分肉之间,不可得见……络脉支横而浅,故在表而易见。”由于经脉在体内深伏难见,络脉在体表浅显易察,在病理状态下,经脉为病一般从体表也是难以察觉的,只能借助于脉诊来了解经脉的虚实情况。而络脉为病则常常可以在体表络脉的分布区见到一些不同的病理变化。故《灵枢·经脉》说:“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经深络浅只是相对而言。经脉本身又有深有浅,如阴经较深,阳经较浅。即或是深伏的经脉,也有浅出体表,起交接传递作用的。现今所谓“体表有穴通路”,即为经脉在体表的投影。

浅谈经脉与络脉之异同
 
 
 
 

络脉本身也有浅有深,如阳络较浅,阴络较深。浅表的络脉也有深入体内、网络内脏的。但就每一个脏腑、每一个组织而言,经脉和络脉的配布形式仍是经脉在深层,络脉在浅表。

(二)经直络横

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部分,呈线状纵行人体上下,循行路线较长。故《医学入门》中说:“径直者为经。”“脉之直行者为经。”经脉在直行的过程中,能越过大小关节并与相应的脏腑、组织、器官发生规律性联系。络脉是经络系统的分支部分,呈网状横行于经脉之间,循行路线较短。在横行的过程中,一般不能越过较大的关节,与脏腑、组织、器官的联系也不如经脉那样有规律。故《灵枢·脉度》说:“支而横者为络。”《灵枢·经脉》说:“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

浅谈经脉与络脉之异同
 
 
 
 

(三)经粗络细

经脉譬如树干,是经络系统的主干,较为粗大,《黄帝内经》称之为“大经”;络脉譬如树枝,是经络系统的分支,结构细小,《黄帝内经》称之为“小络”。尤其是孙络、浮络更为细小(所谓“十五大络”之称,只是与孙络、浮络相对而言)。故《类经》云:“络有大小,大者曰‘大络’,小者曰‘孙络’……络之别者为‘孙’,‘孙’者言其小也。凡人遍体细脉,即皆肤腠之孙络也。”“经即大地之江河,络犹原野之百川。”对经脉与络脉的粗细之别做了较为形象的描述。

浅谈经脉与络脉之异同
 
 
 
 

(四)经少络多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它们都有固定的数目。经脉的附属结构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也是以“十二”为数来划分的。络脉包括十六大络、孙络、浮络。除十六大络有固定的数目外,孙络、浮络都是数以万计、数不胜数的。《针经指南》说:“络有一十五,有横络三百余,有丝络一万八千,有孙络不知其纪。”《人镜经》曰:“十二经生十五络,十五络生一百八十系络,系络生一百八十缠络,缠络生三万四千孙络。”所谓横络、丝络、系络、缠络是指介于十五大络与孙络、浮络之间的络脉,而“一百八十”“一万八千”“三万四千”等均是虚数,为数目巨大众多之意也。

浅谈经脉与络脉之异同
 
 
 
 

总而言之,经脉在人体,内连六脏六腑,呈线状沟通肢体,譬如河流,具有直、大、深、长、少的特点;络脉在人体,外络四肢百骸,呈网状联络周身,譬如溪沟,具有横、小、浅、短、多的特点。现将经脉与络脉的区别列表如下:

浅谈经脉与络脉之异同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