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通百病消,血液清颜如玉,可见经络疏通相当重要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8-10-15 10:26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万病之源源于血,百病之由由于气。经络通百病消,血液清颜如玉”。可见经络疏通相当重要。

 

中医认为,气不足则血不畅,血不畅则水不流,水不流则毒不排。一旦身体被“堵”住了,各种疾病也会随之而来。如何疏通经络,让疾病远离呢?找准下面这些穴位,每天按十分钟即可!

 

1. 气堵了——气郁

 

表现:常常叹气、胸闷、烦躁、郁闷;烦闷不乐,急躁易怒,易于激动;咽部有异物感,女性还有乳房胀痛,这大多就是气郁了。

 

疏通法:“出气穴”——膻中穴

 

人体中疏通气机的穴位有很多,但很多中医名家都以膻中穴为首选,为什么呢?《黄帝内经》认为“气会膻中”,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俗称“出气穴”。

 

工作、生活压力大,难免烦躁生闷气,按按膻中就可使气机顺畅,烦恼减轻;女性朋友按此穴不仅能防治乳腺炎,还可丰胸美容。

 

膻中穴位于胸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平第四肋间处。特别要强调的是,疏通手法很重要,比如传统的按揉法,气机郁结,堵在里面了,往往要逆时针往外按揉,就像拧螺丝一样,拧开螺丝要逆时针拧,这样螺丝才能拧出来,反之会越拧越紧。

也可以通过下面的疏通方法,双手在胸前合十,以手腕作高频率屈伸式的摆动带动大鱼际侧部着力,对着膻中穴处,作快速而有节,效果也不错。

 

2. 血堵了——血淤!

 

表现:皮肤易淤青,脸上易生斑,牙龈易出血,舌头紫暗、有时胸肋会感到针刺般疼痛,小便少且颜色深,皮肤还易干燥,头、胸、腹、背、腰、四肢等部位有固定的疼痛,头发容易脱落……这些都是血瘀的表现。

 

疏通法:治疗血瘀引起的各种疼痛——合谷穴

 

中医学认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所以对于血瘀体质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血液的顺畅;如果血行迟缓不畅,瘀阻在哪里,哪里就要出事。

 

比如瘀阻在肺,就会胸痛、咳血;

瘀阻在心,就会胸闷、心痛、口唇青紫

瘀阻在肝,就会胁痛;

瘀阻在女性胞宫,就会小腹疼、月经不调痛经

瘀阻在肢体,就会局部肿痛、青紫;

瘀阻在脉络,就会半身不遂等。

......

 

为什么血会停下来不流动呢?

 

中医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所以血瘀很重要原因是出在气的问题上。如果气虚,就像风没有力量吹不动帆,提供不了前进的动力;如果气滞,本身气的流动就出现了问题,血自然随之瘀滞。所以,解决血瘀的问题,很多时候要从解决气的问题入手。其中重要的一个穴位就是合谷穴,可以宣通气血、行气活络,能够治疗血瘀引起的各种疼痛、色斑等。

 

合谷就在我们的虎口处,有个简易的取穴方法:将五指并拢,虎口处肌肉隆起的最高点就是合谷。如果找得准,按压合谷会有明显的酸、麻、胀的感觉。

但要注意的是,按压时要顺着经脉的方向。合谷所在的手阳明大肠经是从食指走向头面部的,所以在掐按合谷时,拇指指甲应该是平行于掌骨的,而不是垂直于掌骨。

 

3. 湿堵了——湿邪!

 

表现:头发爱出油、易掉落,面部油亮,睡觉流口水,排便粘稠(不易冲掉),小肚子大,耳内湿,身上容易出湿疹、风疹、痤疮,肢体时不时有沉重、乏力感,精神不振,老是睡不醒,这多是被湿邪侵犯了。

 

疏通法:最有效祛湿穴位——承山穴

 

很多人点按承山穴时,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是因为体内有湿气的缘故。按揉一段时间后,便会觉得身体微微发热,这就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效用了,身上的湿邪,正跟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逃逸。

 

太阳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而承山穴就在足太阳膀胱经上,点按承山穴可以振奋人体阳气,起到解除湿邪,振奋精神,缓解疲劳的作用。

 

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在小腿肚下“人”字型的中点;用四指轻轻握住小腿,用大拇指指腹按揉穴位,每次两侧各按揉5~10分钟,也可以两侧穴位同时按揉。

 

4. 热堵了——热毒!

 

一说有“热毒”,你可能想象不出它是什么样,但热毒堵在体内的症状却很常见:浑身发热、胸腹胀闷、大便不畅、皮肤容易出现红肿热痛、容易起痤疮、全身关节肌肉酸痛,这些都是热毒的主要症状。

 

疏通法:夏季解热要穴——曲池穴

 

中医上讲,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而阳明经又是多气多血之脉,经脉气血犹如水流注入池中,因此曲池穴对全身的气血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常按可以解表热、清热毒!

 

由于曲池穴为大肠经的合穴,大肠与肺相表里,肺主皮毛,故曲池穴可以加强解肌透表、调和营卫,达到疏风邪而清血热而止痒止痛。治疗风疹、湿疹、疮疥、丹毒等皮肤疾病,常与血海穴配合使用。

 

曲池穴,位于肘部,寻找穴位时应该正坐、曲肘,肘横纹的外侧,尺泽穴与肱骨外上踝连线中点即为此穴。

注意的是,按揉时要用拇指指面着力于曲池穴上,垂直向下按压,其余四指放置在曲池穴对侧(手肘关节内侧)协同用力,并旋转前臂,产生酸、麻、胀、痛等感觉,再轻揉放松。如此反复操作,左右交替,每次每穴按压5一l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5. 寒堵了——寒邪!

 

表现:舌苔发白,反复的口腔溃疡,流出的汗是凉汗,遇风喷嚏不断;经常腹痛、拉肚子,脸上长痘和斑,手、脚长年冰冷;脚踝浮肿,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疼痛的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疏通法:阳中之阳温热袪寒——大椎穴

 

针灸甲乙经》谓:“大椎,在第一椎陷者中,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为督脉之穴,督脉具有统率和督促全身阳经的作用,故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而手足三阳经,都会汇聚到督脉的大椎穴上,故大椎被称为“阳中之阳”。只要给大椎适当的刺激,就可以增强阳气,赶走寒气,精神抖擞!

 

按大椎穴时,若深按感觉手底有个筋团疙瘩,这就是寒气聚集的外在体现。经常按摩大椎穴可以补充阳气,间接的补充人体的肾中之阳-元阳。肾中元阳充盛,就可以保持强有力的抗御外邪的能力。

 

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低头时用手顺着脖子向下摸,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突起的骨头,那就是第七颈椎。

上一篇:经脉穴位及图示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