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中医治疗中的的重要手段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8-10-31 18:56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人体经脉真的存在吗?

针灸是中医治疗中的的重要手段。

针,即针刺手法;

灸,指灸治穴位。

针灸在治疗痛症、急症、高血压、痉挛、炎症等病症有很好的疗效。

虽然在临床上有着非常好的应用效果,依然有一些人会持怀疑态度:

试图简单粗暴地用神经血管去套经络气血:

“如果小小的针灸针可以刺激到经络穴位,那么手术刀从来没有割到过呢?

甚至得出结论:经脉是不存在的。“

而事实上,现代科学本身尚处于婴儿阶段,如何能解释一切未知呢?

与这些轻浮否定的声音相比,总有理智探索的理论值得我们思考: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博士王维工教授通过实验证明:

旧的人体循环理论本身就是有问题!

血液循环的因果无法在西医理论中找到答案。

气是真实存在的。

事实上气是 一种“共振”,是人体循环的原动力。

关于共振理论

身体任何一个地方的肉,血本来是进不去的,但是如果这坨肉和心脏一起搏动,血就容易进去。

就是因为共振.。

如果生物体的内脏可以能符合心脏的共振频率,就会跟着心脏一起振动,所以血管也会一胖一瘦地变化着,像个小心脏一样,血就容易跟着进来。

穴道的中心点大部分刚好是血管和神经进来的部位。

气事实上是一种”共振“也就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当代医学对于血液循环的认识本身就是不足的。

比如说:

以传统的流量观点看循环系统结构与功能,其实是非常不节能的。

我们的血液在动脉中是往前流一下,再往后流一下的。但是如果按照流量理论,我们的血液应该要一直往前冲,才能维持动量不变。

但事实上,我们的血流却好似往前冲三步,往后退两步;

就能量来说,流动动能中大约有2/3是属振荡的,至于流动能量仅占全部能量2%。

现今的循环理论认为血液循环是靠这2%的能量往前冲的,但是,其他98%的能量又在做什么呢?

有时病人胃不舒服,是来自脾的毛病;

但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就是因为内脏的共振。

血液循环的因果无法在西医理论中找到答案。

点击进入小程序可购买

中医比较强调外治,也就是从体表的经络上治病,而不强调针对脏腑的直接内治(比如说:动手术)。

事实上外治比内治有效,吃药也大部分都是外治,也就是归经 。

不需要到内脏里面去割割补补的。外治经络、吃药归经就可以非常有效了。

针灸刮痧的原理——排异反应

人体有排异反应,这个反应也属于人体自保。

很多疾病表现不过是排异反应的表现,嗓子有异物,人会狂咳;人受寒后,身体好的人就要用发烧等方式将它排出……

针灸

治疗也常常利用这一功能,比如针刺穴位,虽说以气血为大药,但原理还是借助人体排异反应,拆东墙补西墙,气血因排异(针)而汇聚,无形中增加了这一经脉的运化而发生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内经》常言“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身体素来偏虚的人如过度针刺,不仅无作用,且伤气血。针刺高手取穴少且精当,病去即止。

针灸有效的“气感

中医理论中有所谓的气感的说法

例如烧山火 ,透天凉

像这类变凉的机制是为何?

当人体循环从好变成不好的时候,其中会有从痒、酸、痛、变成麻、木五个阶段。

所谓的凉热只是在这些过程里面的另外两种感觉。

针灸,可以调整人体循环,在调整过程中,人体部位就可能会从一个状态跑到另一种状态。

在这五种感觉的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就是人体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刮痧

刮痧亦如此,皮肤刮出青紫瘀血,人体则会发挥排瘀功能,调气血上来消肿,故不必上药而肿胀自消,背部气血充盈了自然感觉轻松,但体虚之人不可过度,否则大耗,人会疲软以自救。

这也是为什么人在针刺或刮痧后有极强的困倦感。

秋冬以气血内敛为自保,宜少用汗法和刮痧法。

艾灸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

身体素质比较差的人病邪深,艾灸能温补阳气,散寒通络祛邪。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汤药

经方汤药能够从根本上恢复脾肾功能,脾肾功能好,所谓“谷入于胃,脉道乃通,血气乃行”,人可以通过后天来获得更多的元气,这是一个“赚钱”的过程,而不会像针灸刮痧那样去消耗元气、抽掉元气。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