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都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收集治病的证据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9-10-21 20:45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7 11:09:57

中医是如何看病的?

警察查案,要根据犯罪现场所留下的蛛丝马迹才能拟定具体的侦查方案;法官断案,要有证据才能够判断谁是谁非,同样的,医生治病,要认真收集病人所有表现出来的症状和相关资料,才能够根据这些内容来分析病人疾病的主次矛盾,然后决定采用什么方法和方案来治疗疾病。

由于思维方法和系统论的完全不同,一个中医和一个西医,所需要收集和整理的病人资料有时候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西医可能更关注的是检查指标,而中医更关注的是人的具体情况。如果用一句话简单的概括,就是中医看的是“病的人”,而西医更多的是关注“人的病”。区别一目了然。

那么,中医都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收集治病的证据的呢?其实,更多时候就是朴素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就是观察病人的形体,比如高矮胖瘦,面色,人精神怎么样,舌头和舌苔等,可以看清楚病人的体质啊,是寒还是热啊这些内容。

闻,就是通过留意病人发出的各种声音以及气味,比如声音的高低,咳嗽的强弱等等。

问,通过和病人及其家属,了解当前病人的各种表现和以往得病的情况,治疗的情况,用药的情况等,对于现在处方用药有提示或者借鉴作用。明代的大医家张景岳有一个“十问歌”,可以大概看出都要问什么内容。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问便。

五问呕眩六问悸,七苦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病机全从证象验。

妇人尤必问经期,先后闭崩宜问遍。

再添片语告儿科,外感食积为常见。

中医是如何看病的?

举个例子,比如这个嘴巴干,临床上很多这样的病人,口干想要喝水。这个问起来就很讲究了。很多人以为中医都是经验,没有理论,其实是大错特错。只是因为中医看病和处方的方法很多,大家如果没有留心真心学习很难入门罢了。回过头来说这个口干想要喝水,就很多原因,中医通过询问等方法来分辨不同的原因。

身体里面水少了,可以出现嘴巴干然后想要喝水,这个我们叫做“津亏”,但是呢,如果身体里面水分布不均匀也是同样可能会出现嘴巴干然后想要喝水的,这个叫做“津滞”,可这种人,稍微喝一点就好了,喝多了就肚子胀,这样就把津亏和津滞分辨出来了,要开方子的时候,思路就完全不一样的。不要小看中医的朴素的诊断方法,学问大着呢。

最后的一个说一下切诊。中医的标志性动作,寸关尺脉诊。其实切诊也包括了腹部按诊还有皮肤触诊等,只是很多时候没有使用罢了。


有一个说法,这个望闻问切,分别对应的神圣工巧,望诊才是第一等功夫,而切诊是最末的,当然具体看病的时候是需要互相参考的。

在临床中,有时候会碰到一些病人,什么都不说,就伸出一个手来给你摸。这种人是无知要么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其实啊,说出来的也未必就是摸出来的,加上也很难对应上。比如摸到这个浮脉,可能感冒了,也可能是鼻炎,也可能是咳嗽、头晕、头痛这些情况,脉象和症状不是一个对应一个的关系,有时候交叉对应很多。所以硬要医生摸,更多是结合了望诊还有闻诊,然后推测出来。当然了,这种心情也理解,很多病人头一次接触医生,不了解,想要通过这个方法来测试下医生水平的好坏。其实大可不必。

上面我流水账一样的把中医收集资料的四诊:望闻问切简单的说了下,其实啊,在具体的看病过程中,都是穿插着进行的,也可能同时进行。也不是每个都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的侧重点的问,比如你感冒了,可能就重点询问怕不怕风啊,出不出汗啊,会不会想呕啊,嘴巴苦不苦啊这些,都是有针对性的,不是盲目或者全问的。

对于现代的检查和检验单,对一个中医来说,更多是一种参考还有排除诊断。不是必备的,但是可以作为辅助。另外中医,没有消炎一说,临床上很多人,问要不要给我加点消炎药,好像凡事都要消炎一样,那些都是西医的说法和做法,就像拿着奔驰的车标套到宝马车上,不伦不类,如果不用中医的思维来看病,看检查单开药,那么你想要好效果,也是枉然的。

中医是如何看病的?

大家一定听过“一招鲜吃遍天”,的确有这样的情况的,可能什么医理都不懂,什么中医知识都不懂,但是他就看一个病或者一种不舒服的症状,然后他会根据某个特定的分辨方法来使用这个方法,往往有效率特别高。是存在这种情况的。大家一定听过或者看过某一个人看小孩子的积食特别厉害,但是其他的不看,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他看不了。这个也是一种中医的看病方法。以前有一些人,就是拼命记忆了很多对应的疾病处理方法,一样可以看好很多病人。但是毫无道理可说。偏方、验方都属于这些。所以要是喜欢问为什么的,最好别问了。他能够治疗好你的病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呢,就是根据前面说的,望闻问切,归纳一个为什么发病的机理,然后组方用药。这个是相对来说是最正统的,理法方药。在临床中,会碰到很多人希望问为什么,我会做合适的解释,但是很多时候其实解释了对方也听不懂。因为中医的很多最最基本的知识,可能很多人一生都没有听过,指望有些术语,对于专业的医生学习四五年也可能会觉得自己不是很懂,然后希望通过几分钟就让一个刚接触中医的人听懂,我觉得不是太现实。我可能更多是打打比方。

其实作为一个中医,更多的时候希望的是患者能够认真配合望闻问切,不要打扰自己认真看病,看中医是非常费脑筋的,因为每个病人的情况都不同,没有现成的药物可以用,都要仔细分辨,每一次碰到不懂的,回来了还要问同行和中医经典,翻看案卷。相对来说,绝对是高强度脑力活。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