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病证一直不变,因为中医抓住了根。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8-06-22 16:32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中医治病,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在于“证”的异同,“病”是对一个疾病全过程的特点概括,“证”是一个阶段内的病理性概括,所以,相同的“病”会有不同的“证”,不同的“病”也会有相同“证”,所以西医的病名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而中医的病证一直不变,因为中医抓住了根。

辨证论治,中医对证不对病,中医病证汇总

 

气血津液辨证:

气虚证、气逆证、气闭证、气陷证、气滞证;

血虚证、血热证、血瘀证、血寒证;血脱证;

气虚血瘀证;气不摄血证;气随血脱证;气滞血瘀证;气血两虚证;

辨证论治,中医对证不对病,中医病证汇总

 

津液不足证、水液停聚证;

痰证:

痰蒙心窍证、痰火扰神证、寒痰壅肺证、胆郁痰扰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

饮证:

食滞胃脘证、肾虚水泛证;大肠液亏证、饮停胸肋证、寒饮停肺证。

辨证论治,中医对证不对病,中医病证汇总

 

脏腑辨证:

肝气郁结证、肝阴虚证、寒凝肝脉证、肝火上炎证、肝血虚、寒滞肝脉证、胆郁痰扰证、肝胆湿热证

肝肾阴液亏损包括肝阳上亢证和肝阳化风证;血虚生风证;

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阴虚证、心火亢盛证、心阳暴脱证、心血虚证、心火下移小肠证、小肠实热证、心脉痹阻证、痰迷心窍证、痰火扰心证。

辨证论治,中医对证不对病,中医病证汇总

 

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不统血证、寒湿困脾证、脾阳虚证、中气下陷证、湿热蕴脾证、胃阴虚证、胃寒证、胃热证、食滞胃脘证;

肺气虚证、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肺热炽盛证、肺阴虚证、风寒犯肺证、燥邪犯肺证、燥邪伤肺证、肠热腑实证、大肠液亏证、痰湿阻肺证、大肠湿热证、肠虚滑泄证;

肾气不固、肾气不纳、肾精不足、膀胱湿热证、肾阳虚、肾阴虚;

辨证论治,中医对证不对病,中医病证汇总

 

心肺气虚、心肾阳虚、心脾两虚、心肝血虚、肝郁脾虚、心肾不交、肝火犯肺、肝火灼肺证、肝脾不调、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肝胃不和、肝胆湿热证、脾肺气虚、肺肾阴虚证。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