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中医传奇故事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8-06-22 16:28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他大字不识一个,种地农民出身,爱好中医,没有经过前辈传授,侃班出身,成了一个方子都得别人代写的二把刀中医,机缘巧合治好袁世凯母子的病,竟然被袁世凯老妈认作干儿子,他的儿子罗凤阁被段祺瑞收为义子。一个农村山里文盲二把刀中医,竟然与袁世凯和段祺瑞两位当世一流人物称兄道弟,飞到枝头变凤凰,一家也跟着鸡犬升天。

这不是故事,也不是传说,是真实发生的事,主人公名字叫罗启明,地地道道的农民,现河北省唐山市滦县杨柳庄镇大下五岭村人,大概生于1845年前后。从没上过学,不识字,也没系统的学过中医,只是对中药很感兴趣,从什么药治什么病开始记忆积攒中医知识,和老中医打听医理脉理,慢慢总结出一套自己的中医理论,用药超乎常理,剂量之大,令人咂舌。人送外号【罗大剂子】。俗话说,人走时气马走膘,耗子走时气猫都抓不着。也许该着他吃这碗饭,连续治好了不少病人,但真正的中医是瞧不上他那一套的。

文盲山村土中医 上演了一出与袁世凯段祺瑞称兄道弟的传奇故事

袁世凯

因为和邻居闹土地纠纷,官司打到了当时的滦州府,机缘巧合,袁世凯从朝鲜回来,半路上得了一场病,药吃了不少,但越发沉重,到了滦州只好暂时住在滦州府衙养病。请了县城最好的中医还是未能奏效,在县里打官司的罗启明起了好奇之心,打听是什么情况?都用了什么药?知道结果后对县城中医的方子嗤之以鼻,说这病必须如何如何才能治好。知州也正在为这事犯难,就把罗启明介绍给袁世凯,看罗大剂子信心十足的打包票,就抱着试试看的心里按他说的照方抓药,结果袁世凯病情明显好转,于是袁世凯记住了这个开方子要别人写的土中医,对他十分的欣赏。

文盲山村土中医 上演了一出与袁世凯段祺瑞称兄道弟的传奇故事

复建的巡滦府府衙

回到家后袁世凯才得知,自己的老妈已经病了很久,连御医的方子都试过了,还是不见好转,袁世凯是个孝子,也是心急如焚,这时候他想起了自己在滦州府偶遇罗启明那回事,于是派人连夜出发,到下五岭请罗启明。人是来了,方子也开了,派人到药铺抓药没买到,不是没有,是不卖。药铺也有药铺的规矩,他们一般对药方进行大致的审查,对明显存在问题的方子不轻易照单抓药。罗启明的方子完全超乎常规,药铺不敢卖,怕出了问题负连带责任,袁世凯也没底,找了其他中医看方子,也都说不行。大字不识的罗启明还是打包票,坚持不改药方,要不按我的抓药,要不送我回去,你们给看病。袁世凯掂量再三,给药铺写下保单,出事无须负责,才抓到了药。

老太太的病服药后略有好转,但是没有预期的效果好,罗启明亲自去熬药才发现,原来为了安全,药被抽掉了一部分用量。罗启明自己亲手熬制汤药,确保药量充足,近一个月的调治,老太太的病还真好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老太太发现罗启明虽然没有文化,但很用心,做事很认真,而且非常朴实,心地善良。越来越喜欢他,在病好后认罗启明为自己的干儿子,就这样,大山里土生土长的文盲土中医有了袁世凯这样一位干弟弟。

文盲山村土中医 上演了一出与袁世凯段祺瑞称兄道弟的传奇故事

袁世凯和母亲刘氏合照

罗启明回家时是袁世凯的侍卫队送回来的,赠送给罗启明的财物装了几辆大车,回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拆了破旧的老草房,修建了一座豪华气派的大院落。在当地成为一大新闻。老百姓一般对有名望的人会有一个尊称,经过一个复杂的贺号仪式,罗启明有了属于他的号【罗老启】,这个号很快传遍乡里,以致多年以后很多人都忘记了他的本名。

罗老启不识字,做不了官,袁世凯给他授了一个散官,登仕郎。但他的儿子罗凤阁识字,长大成人后被罗老启送到了袁世凯那里,袁世凯把罗凤阁派到段祺瑞手下,段祺瑞是袁世凯的亲信,夫人没有为他生下儿子,段祺瑞便认罗凤阁为义子,待如亲生。罗凤阁一直在段祺瑞身边,做中校副官。后委任为盐政局长、陆军少将。传说中袁克定曾经收买罗凤阁刺杀段祺瑞,但是罗凤阁和段祺瑞感情很好,义父义母对自己如同亲生,不忍下手,跪在段祺瑞面前面前打算说出实情,段祺瑞不让罗凤阁说出谁指使的,免得以后无法面对,同时也是为了罗凤阁的安全着想,把这事压下了。罗凤阁当了盐政局长以后,坐船到烟台,不幸轮船触礁沉没,罗凤阁葬身海底,虽然他娶了六房姨太太,可结果连一儿半女也没留下,罗老启也是罗凤阁这一根独苗,最终落了一个无后,没办法给死去的儿子过继一个儿子叫罗池。网上有资料说,罗凤阁的父亲是北洋总军医,这个不太靠谱。罗老启不过是个不识字的二把刀中医,登仕郎的封号也是虚衔,他并没有任何实职。

文盲山村土中医 上演了一出与袁世凯段祺瑞称兄道弟的传奇故事

段祺瑞

罗老启的弟弟罗启振有六个儿子,这些人都沾了罗老启的光,罗凤歧,又名罗向前,曾在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部队里任过旅长。罗凤章曾任山东知府,不久又调回北京任职。他有个儿子叫罗冠英,毕业于天津纺织学院,后跟随了东北军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并参与谋划了西安事变。王以哲被刺杀以后,罗冠英曾在凤翔县任过职。解放以后西北保密厂当时叫七○九厂任基建科的科长。文革受冲击曾回到大下五岭,后平反回到西安。

罗老启70岁左右瞎了眼,1935年前后去世,丧礼办的很隆重。不但地方政府大小官员到场,还有不少名人送来挽联。墓碑上刻着【敕封文林郎罗启明之墓】,文林郎属于散官,并不对应具体的职务,只是一个级别而已。按清代官制,文林郎是正七品,相当于现在县处级。死后不久,日本人进关,罗家几乎被烧光,从此败落了。文革时期,罗老启的墓碑被砸碎,坟也被刨了。几十年风光过后,大下五岭新一代村民已经很少知道当年还有过这样一个传奇人物。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