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正确调养,对抗“不孕”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9-11-16 18:27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我们国家开放二胎政策以来,不少夫妻都非常想要二胎,但是,很多三十多岁的夫妻,连一胎都还没有成功!还有很多夫妻,想要二胎,不知道为什么,一怀孕就流产。女性不孕的原因和症状,在调理上,中医又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三十多岁,结了婚以后没有采取避孕措施,也没有怀孕的,从中医上看,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可能是因为患有一些妇科疾病,造成输卵管不通,精子、卵子无法结合;另一个原因是,精血不足,肝肾虚弱,造成精子和卵子的质量下降,所以不能怀孕。

不孕谁之过?中医教你正确调养,对抗“不孕”

 

还有一种情况是生育过一胎,现在想要第二胎,怀上以后,却很容易流产。每次流产往往发生于同一妊娠月,屡孕屡堕,中医称之为“滑胎”。 中医认为肾主生殖,胞脉系于肾;母体肾气是胎儿发育的动力,而胎儿的成长,又要靠气血的充养,气血是由脾胃所化生,因此肾气不足,脾胃虚弱是导致习惯性流产的主要病机。

很多朋友会问,究竟该如何调理,才能成功受孕呢?

其实,每个人的调理方式也不完全相同。不孕的患者分多种,有的是吃饭不正常,身体虚弱;有的可能是吃了吸收不好,身体瘦弱,身体虚弱要补益气血,但是补气血又补不进去,稍微吃点补养的药,就胃胀,或者拉肚子,消化不好。像这种情况,要先调脾胃,脾胃好了以后,后天之本旺盛了,身体就自然强盛了,因为饮食也是有讲究的,乱吃只会让身体越来越虚,所以先调整饮食,再来全面调理身体气血,才能达到健康受孕的目的。

女性不孕知多少?

不孕谁之过?中医教你正确调养,对抗“不孕”

 

不孕症的临床症状多而复杂,现将常见证型归纳如下。

1、肝肾阴虚型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阴虚则精血不足,血海空虚而致不孕,症见不孕,月经先期,量多色深,头晕耳鸣,腰酸乏力。舌红而干,脉细数。治宜滋养肝肾,调补冲任。

2、脾肾阳虚型

先天肾气亏损,后天脾气虚弱,精血两亏,冲任虚衰,不能摄精成孕。症见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性欲淡漠,腰酸乏力,纳少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胖,脉沉细。治宜健脾补气,温肾助阳。

3、气血虚弱型

素体血虚或因病失血,导致气血俱虚,冲任血衰不能成孕,症见不孕,月经过多,色淡红,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胸闷心悸,纳少倦怠。舌淡,脉细弱,治宜补气生血,调经种子。

不孕谁之过?中医教你正确调养,对抗“不孕”

 

4、肝郁肾虚型

肝主疏泄,能调节全身血量,肾主生殖,肝郁肾虚则冲任逆乱而致不孕。症见不孕,月经紊乱,抑郁易怒,胸闷胁胀,腰酸膝软。苔薄,脉弦细而沉,治宜疏肝益肾。

5、血瘀型

平素多郁气滞,气滞血亦滞,瘀血阻络冲任受阻,精卵相遇受障。症见不孕,经行腹痛拒按。月经下行不畅,色紫暗,挟血块,舌紫,脉弦细。治以活血通络,佐以益肾。

6、痰湿型

肥胖痰湿之体,驱脂阻络,气机不畅,冲任受阻而不孕。症见不孕,月经稀少或闭经,带多黏腻,喉痰黏稠,胸闷泛恶,胃纳不佳,形体肥胖,懒于动作。舌胖苔腻,脉濡滑。治以健脾燥湿,化痰调经。

7、湿热下注型

湿热病邪侵入下焦。导致气血阻滞,胞络不通而致不孕。症见不孕,发热、下腹疼痛,经期加剧,月经失期,色暗红,带多色黄。苔黄腻,舌红,脉弦数。治从清热利湿通络。

中医调理不孕食疗方

1

薏米扁豆粥

不孕谁之过?中医教你正确调养,对抗“不孕”

 

准备淮山50克、山楂15克、炒扁豆15克、薏米30克,将山楂、扁豆、薏米放入锅中加水熬成粥,然后喝粥的时候配上蒸熟的淮山。这个粥对于痰湿内阻导致的不孕效果很好。

2

当归羊肉汤

不孕谁之过?中医教你正确调养,对抗“不孕”

 

羊肉250克、当归20克、菟丝子15克、桑寄生15克。药物用清水1200克煎至500克,去渣取汁;药汁与羊肉一同隔水炖熟成汤,加入适量食盐即可。可温肾固中。羊肉、当归性温,可温补气血,菟丝子、桑寄生均有补肾之用。

女子宫寒多为肾阳虚,因此要温补。妇女子宫寒冷、久不受孕、体质虚损。这类女性往往月经量少色淡,头晕耳鸣,小腹有冷感,性欲淡漠,这个汤很适合这里女性不孕症患者。

3

枸杞熟地猪肉汤

不孕谁之过?中医教你正确调养,对抗“不孕”

 

猪肉250克、枸杞15克、熟地15克、女贞子15克。肉与药材同时加入1200毫升清水炖汤,加入适量的食盐食用。可补益肾精、滋养阴血。枸杞、熟地、女贞子味甘,均为滋阴佳品,猪肉具有补阴作用,此方是养阴佳品。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朱旭华表示:

中医治疗不孕,要清除不孕的其他疾病,强调辨证论治,补肾、调肝、种子,从根本上进行治疗。患者需要有耐心,听从医嘱,最忌半途而废。中医是从整体上调理人体的阴阳、脏腑、气血的平衡,达到受孕的目的。中药对人体毒副作用小,且能治本。因此,选择中医调理,治疗不孕症是很好的途径。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